Monday, October 19, 2009

一座城市的记忆



已经是很久很久的事了,我不再被一本书打动并决定因此渴望前往书里的地方。或许因为最近看的书不多,也或许因为太久没有看关于一个城市或国家的书,又或者,又或者,只因为他是帕慕克。
第一次,我不是因为具有悲剧的内容而想掉眼泪,而是因为那美丽的文字,那让我充满无限想象空间的叙述,我如此深深的被打动了,因为如此之深,对于书里的那个世界我充满幻想。我极度渴望她,渴望看见她 – 伊斯坦布尔。

在开始阅读伊斯坦布尔之前,我一直在翻阅关于槟城的历史与建筑故事,发现这城市的丰富与多姿多彩超越我的认知。每一栋战前建筑,每一条小巷,每一个历史人物,我翻开一个基督坟场的介绍,我看见里面原来躺着许多我曾经听闻过的名字,我又看见一个如此美丽的坟墓,里面躺着一个曾经叱诧风云的人物。其实我很渴望那个年代,那个充满机会与激情的年代,那个在小小务边,就可以出现3位黄花岗烈士的年代,那个只有18岁就可以跟着去革命的年代,那个出了许许多多了不起的人物的年代。我渴望着那个年代,可是我们没有帕慕克。



那天,我翻开书的第一张,就看见上面写着:对帕慕克而言,伊斯坦布尔一直是一座充满帝国遗迹的城市。我想起那个大英帝国时代的槟城,不禁有点慨叹,伊斯坦布尔有帕慕克,我们的槟城却没有谁。学长问我去过伊斯坦布尔吗,他说,如果你去过,就会知道,那是个充满帝国遗迹的城市,帝国,不止一个,每一栋建筑,每一个风格,不,那是不一样的。

我继续读着伊斯坦布尔,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。一个字一个字,如此深深深深的,被牵引着,属于他的记忆,属于这个城市的独有的记忆。

啊,我想看见的忧伤,伊斯坦布尔的忧伤。

“呼愁”,不是某个孤独之人的忧伤,而是数百万人共有的阴暗情绪,我想说明的是伊斯坦布尔整座城市的“呼愁”。


No comments: